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
作者:老燕难飞 | 分类: | 字数:110.6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九十三章 开个唱片公司玩玩
第93章 开个唱片公司玩玩
陈兵回到香江之后,将为特区大学募集捐款的事情,交给了李、赵两家。而两家也是欣然受命,对于两家来说,接下这个任务,正是向内地靠拢的好机会。
李赵两家在香江,原本也只是勉强挤入二流富豪的家族,与香江地产五虎那类顶级家族不同,李赵两家与内地的高层并没有直接的渠道。
早在1978年,不少香江顶级家族就曾经前往首都,一直被视为红色商人的霍大佬就不说了,那位李半城也曾代表香江的华商,参加了国庆典礼。
然而象李、赵这样的二流家族,无论财力还是影响力,都不能与那些顶级家族比。很多人以前对内地的态度,其实一直是处在骑墙观望的状态。
李、赵两家与陈兵关系密切,早就被陈兵说服,相信香江未来必然回归内地,因此也更早坚定了向内地靠拢的决心。
借着陈兵到内地投资的机会,这两家与特区搭上了线,并在陈兵的建议下,在内地兴建了第一个合资的竹园宾馆。
李、赵两家财力并不算特别雄厚,这个竹园宾馆也并不是什么豪华的五星酒店,按照后世的酒店标准来看,最多算是三星级,与霍大佬在羊城投资兴建的白天鹅宾馆,完全不再一个档次。
但这个竹园宾馆,在很多香江商人眼中,却同样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地位。
改开之后,已经有不少香江商人前往特区进行考察和投资,在竹园宾馆之前,特区一直没有像样的酒店,只有一些简陋的国营招待所。
竹园宾馆开业之后,这里就成为了香江商人,到特区之后的首选下榻之地。
不仅是因为竹园宾馆的环境和条件更好,更是因为这个竹园宾馆有香江的投资,能够给这些香江商人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香江宾馆很快就成了香江商人在特区的聚集之地,而作为竹园宾馆的股东,李、赵两家也明显感觉到了家族影响力的提升。
这个宾馆开业之后,很多有意到特区投资的香江商人,都会先来拜访两家,以求到了特区之后,能够有所依托。甚至很多人还拜托两家,牵线搭桥,引荐特区的招商人员。
有了这个竹园宾馆之后,两家在香江商人中的地位提升非常明显,即使不少家族在财力上超过这两家,也对李、赵两家的子弟明显客气了许多。
尤其是今年铁娘子访问首都之后,香江的诸多中小商人只要不想移民远走,都希望尽快与内地搭上线。
这几个月,李、赵两家的门槛,都快被这些中小商人踏破了。
香江的华商多年来,一直受到腐国商人的打压盘剥,早就形成了喜欢抱团取暖的习惯,所以香江的大小商会简直多如牛毛。
这些想要投资内地的中小商人也不例外,很快就鼓捣出一个“特区香江商人协会”,并公推了赵平的大哥赵乐为会长,李同山任副会长。
对于这些中小商人来说,有李、赵这两个与特区关系密切的二流豪门做依靠,前往特区投资的安全感就提高了很多。
而李、赵两家同样乐于把这些中小商人收为小弟,来提升两家的社会地位。
这次李赵两家接下为特区大学筹款的工作,两家就迅速以“特区香江商人协会”名义,成立了一个教育赞助基金,开始向协会内的这些中小商人进行筹款。
香江一直有组织各种慈善募捐的传统,捐资助学更是常规的慈善捐赠内容。
李赵两家各自捐助了500万港币做榜样之后,这些中小商人也开始踊跃加入,虽然单个捐助资金大都在几十万港币的规模,但聚沙成塔,很快这个基金的规模就超过了3000万港币。
而随着霍大佬听闻消息,派人送了一张200万港币的支票过来,其他的顶级富豪,也纷纷加入。
这些富豪极有默契,送来的支票基本是在100-200万港币之间,没有来抢李、赵两家的风头,等于承认了两家在此事上的主导地位。
到了年底元旦之前,这只助学基金的规模已经冲破了7000万港币,其中5000万港币,被直接捐赠给了特区大学筹备委员会,剩下的资金,将设立一个奖学金。
赵平和李世豪,是陈兵的左膀右臂,而李、赵两家,则是陈兵在香江的僚机,也是英豪公司的外围势力。
通过这次的捐款活动,这两家成功的奠定了在香江商界的更高地位,对于陈兵未来的布局,都会极有好处。
陈兵创立英豪公司两年,一直颇为低调,与香江的商界往来很少。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陈兵白手起家,根基不稳。
陈兵来到香江之时,可谓一穷二白,毫无资源。之后,凭借略显神秘的内地背景,成功向李赵两家借势,才得以顺利赚取第一桶金。
而陈兵能够顺利在特区扎根,开始整合内地的资源,起步之时,也是靠着顶了一个外资的名号,从李、赵两家借力不少。
第九十三章 开个唱片公司玩玩
时至今日,英豪凭借在科技领域的持续扩张,得到了内地真正认可,才算是真正的筑稳了根基,羽翼丰满起来。
以前,陈兵低调行事,可以避免很多的麻烦。但英豪公司到了现在这个规模,再想低调隐藏起来,已经几乎没有可能了。
而此时已经羽翼丰满的英豪和陈兵,也不需要再象当初一样小心翼翼,四处借势。
但在香江,陈兵依然是一个外来的过江龙,很多事情,还是需要李赵两家这样的地头蛇出面,才更有效率。
例如这次的捐款,例如之前创办的IT媒体,以及在香江申请一些专营的牌照。
香江号称自由港,金融和进出口贸易方面是极度开放和自由的,但其实很多涉及到当地民生的产业,都是专营,需要向港府去申请经营牌照。
英豪公司自从开始涉足通讯,就以李、赵两家的名义,开始申请通讯行业的各种牌照。
但这一个过程并不顺利,除了成功申请到一张无线寻呼的经营牌照之外,对于电话通讯的业务,无论是固话还是移动电话,都被驳回了。
百年的殖民统治,这些具有自然垄断性的行业,现在,几乎都被掌控在腐国的几大集团手中。而且,通过这种经营牌照的垄断,禁止任何对手进入。
那位商界“超人”后来之所以另得了一个“李半城”的称呼,可不仅仅是因为他掌握的财富,更是因为他几乎掌握香江的水、电、通讯等基础民生服务行业。
陈兵对于这种结果,并不意外,这种情况也阻挡不了英豪公司前进的脚步。
在香江,通讯行业被腐资掌控,给英豪公司的腾挪空间太小,但内地却有更加广阔的市场,以英豪公司现在在内地受到的重视,完全可以以特区为根基市场。
未来一年,英豪面对的外部环境不会特别友好,英豪公司在这一年里,也会略微稳一稳,将此前的几个项目基础先夯实。
但在香江本土市场,陈兵却有意去加大商业运作的力度,加大对香江本土市场的融入。
后世提到香江的经济,除了地产、金融、旅游、贸易之外,最经常被提及的,可能就是娱乐产业了。
香江的娱乐产业非常发达,一度曾经占据华人影视娱乐的龙头地位,直到进入新世纪之后,才逐渐衰落下去。
可以说,80、90年代,香江的影视娱乐行业,曾经是中文娱乐的真正标杆,对内地影响及其巨大。
陈兵前世对香江的影视娱乐产业了解并不多,仅仅是一个作为普通人,看过许多香江影视剧、听过一些香江流行歌曲而已。
甚至等到进了新世纪后,进入中年的陈兵,连电影、电视都已经很少看了,也很少再听什么流行歌曲,对于那些后来出现的影视明星,几乎都不怎么熟悉了。
在很多普通人眼中,娱乐产业是非常光鲜亮丽的行业,那些所谓的明星,更是光环耀眼。
但其实,影视娱乐业,从产业规模上,远没有普通人想象的那么夸张。
尤其是在80、90年代,香江影视娱乐行业虽然看似非常热闹,但其实商业利润的空间非常有限。
而且这些商业利润,大都被影视娱乐行业的资本大佬赚走了,大量的影视娱乐从业人员,甚至是所谓的“明星”都是一群苦哈哈。
影视娱乐行业的进入门槛不高。随着香江70年代的大规模扫黑,整顿治安,大量的香江社团势力开始进入这个行业,更是搞的这个行业鱼龙混杂,乌烟瘴气。
陈兵在科技行业做的好好的,却突然要插手影视娱乐行业,当然不是自甘堕落,要去这个臭水潭里打个滚,勾引一些明星什么的。
同样,陈兵也没有什么兴趣,去整顿什么娱乐圈,或者引领什么文化和思潮。
陈兵只是把影视娱乐行业,作为他电子产业布局,所需要的一块拼图。
在陈兵看来,影视娱乐产业,其实就是消费电子行业,不可或缺的“内容”。
经历过互联网时代陈兵,可是比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明白“内容”的重要性,尤其是电影、电视、流行歌曲的版权,在互联网时代更是被少数几个头部资本彻底垄断掉了。
这个时代,虽然已经有了这些版权的概念,但由于传播媒介的不足,这些版权的价值,还没有彻底体现出来。
未来,陈兵需要大举进入消费电子领域,需要用这些“内容”来撬动消费电子行业,自然要在娱乐业提前展开布局。
香江的影视娱乐行业,最主要的就是电影、电视剧和流行音乐三个版块。其中,电影、电视剧行业已经发展了多年,而流行音乐,其实此时在香江只能算是刚刚起步。
对于电影、电视剧,陈兵兴趣并不太大。电影、电视剧的时效性太强,除了少数真正达到“经典”水平的作品,大部分电影、电视剧的价值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快速的贬值。
陈兵这次真正想要大举布局的,其实就是流行音乐产业,至于电影、电视,作为与流行音乐联动密切的产业,陈兵也会略作布局,但不会作为重点。
从版权价值的角度,流行音乐的保值能力,是远远高于电影、电视的。
而且,音乐产业的门槛,要比电影、电视产业要高的多,也有更加明确的标准,更加的专业化。
要成为影视明星,也许只要有一张漂亮的脸蛋,可能就有机会,但要成为一个歌手,却需要不低的音乐天赋。
流行音乐的娱乐化特征,固然需要各种资本推手、造星运动,但如果没有足够的天赋,这种资本捧起来的是没有长久生存能力的。
能够长期存活下来的,都是那些真正的有音乐天赋的人,以及那些能够触动情感的音乐。
香江的流行音乐可以算得上很发达,但由于香江本土市场的狭小,香江流行音乐产业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产业化,而是一直作为电影、电视行业的附庸。
限制香江音乐产业发展的根本因素,就是人口不足,市场狭窄,这对于香江的商人,几乎是无解的问题。
但对于陈兵而言,这却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因为陈兵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内地市场。
虽然因为盗版泛滥的问题,在内地,很难直接从经营音乐产业中直接赚到太多利润,但陈兵却可以用音乐产业,去撬动消费电子产品的巨大市场。
这当中能够产生的回报,几十倍于直接销售音乐产品的利润。
要想达到这种杠杆效应,就是需要掌握这些音乐产品的版权,而要获得这些版权,最便利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成立自己的唱片公司。
陈兵经营唱片公司,并没有想去与环球、索尼这样的全球巨头竞争全球市场,他要的只是在华人文化圈,形成足够的影响力。
当然,这种极容易受到媒体、大众关注的产业,陈兵依然不会放在英豪公司的名下,同样会以李、赵两家的名义来运营。
成立一个唱片公司,需要投入的资本并不多,陈兵也没有对李世豪太多解释这种安排的长远目标,只是很轻描淡写的说,成立这个唱片公司的目的,就是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