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国科技梦
作者:牛二五两 | 分类: | 字数:121.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二百二十六章 直接起飞
第227章 直接起飞
1月5日,starlink项目计划space X在各大平台官宣,全球的媒体都在报道马斯克的这一疯狂计划。
“异想天开的决策,发射几万颗卫星,马斯克先生以为外太空是他家门前的草地吗?”
“呜!太空通信网络的时代到来了?航天新时代开始了?”
“嘿,兄弟,我只关心猎鹰9到底能不能回收成功。”
...
被这一条新闻刺激,其余西方的商业航天机构难以保持沉默。
oneWeb公司:赞扬spaceX的星座计划,本公司项目,位于1200km高空由720克卫星组成Ku+Ka波段的星座计划今年就会向有关机构提交注册申请。
蓝色起源:星座计划在未来确实具备大规模建设的可能性,但有件事情我们必须关注,此项目的前置条件是具备快捷高效且低成本的运载火箭系统,蓝色起源的新格伦火箭将成为未来空间建设的主力火箭。
火箭实验室公司:公司的电泵电子号火箭将会在明年进行试射,这将是人类第一次尝试电泵可回收火箭的试射。
因为starlink项目的官宣,全球航天界都热闹起来。
数万颗卫星的发射计划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在这样一个时刻,西方其他商业航天相关的公司不甘寂寞,纷纷出来刷存在感。
这个项目同样挑战着东秘国内网友的认知,要知道东秘当下在太空有效运行的卫星数量只有300多颗。
数万颗卫星,在网民朴素的认知中,这些卫星在轨道运转时不会出车祸吗?
巨星星座项目在中文互联网讨论了几天之后,星辰空间的官微发布了一条新的动态。
这条动态马上扭转了网络上的舆论风向,网民们才知晓原来国内企业同样有类似的巨型星座项目。
「星辰空间将在2016年启动通信网络星座项目的建设,本项目是由4万颗卫星组成的巨型星座,将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地域的实时卫星通信网络。
此项目将由星辰空间研发的可回收火箭进行为期两年发射建设,力求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建成此项目,让全球用户从此项目中受益。」
此条动态没有明确告知星座项目的名称,没有告知发射用火箭名称,但是卫星数量和项目建设时间却明确注明,网民们很难不意会到星辰空间与space X竞争的意图。
这条动态刚发布完,大部分网民还没有来得及关注,动态就被官方航天机构和官媒转发。
如此高调的宣布此项目,让国内网民们很不适应。
这还是以前那个韬光养晦的兔子吗?怎的如此陌生?
与前些天针对space X的质疑讨论风向不同,当星辰空间的计划官宣完毕,网民们对星辰空间此项目的态度更多的是支持。
自家兔子要建设如此宏大的一个项目,无论是情感还是其他方面都得支持。
星辰空间再一次在互联网上出尽了风头。
在一片支持的声音里总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出现,质疑、嘲讽者总会刷存在感。
‘不至于吧?别人火箭发射了好几次了,人家有实力才敢官宣建设此项目,有的公司哪来的自信啊?’
‘你们的火箭在哪呢?ppt火箭的影子大家都没看到,就敢直接吹这个牛了,现在这些企业家太会糊弄人了吧。’
‘对对对,我信了。’
‘某些无知的人叉腰说:我也有!笑嘻了。’
...
当然这些评论下面,更多的网友对这些质疑者展开回击。
他们回击的依据是星辰空间赤火发动机成功,还有官方机构对星辰空间项目的认可。
但是无论网民们向这些异议者解释说明,仍然改变不了他们的观点和态度。
‘怕你们不知道,国内当前的航天产业别说支持每年100发的发射能力了,50发都难,怎么的?星辰空间能够一发火箭送1000颗卫星上去,醒醒吧!’
‘就国内这几个发射场,能够支持吗?资本家的大话你们也信?!’
听到这些人的反驳意见,网民中对航天产业发展有了解的人忍不住跟着发言,两年内数万颗卫星的发射任务确实有些夸张。
‘这一步确实迈的有些太大了,项目完成的可能性堪忧。’
‘无论是火箭还是后勤支持都有差距,还是务实一点比较好。’
这场讨论进行了半个月,星辰公司也注意到网络上的评论风向。
在林涛的要求下,星辰公司没有对网上的评论进行回复。
在他看来,外界的评价无论多么精彩或有理有据,最终的结论必定是事实盖棺定论。
space X公司,常年在小蓝鸟上冲浪的马斯克同样注意到了互联网对starlink的态度。
西方同行对于space X starlink项目的反应在他意料之中,他之前决定官宣项目部分原因就是想走在同行前面,这是基于竞争和吸引投资者注意力的决策。
第二百二十六章 直接起飞
在看到其他这些公司的反应时,马斯克只是微微笑了笑。
大家都是混迹于资本市场的老狐狸,自然知道商场上的玩法该如何操作。
但是站在一名航天公司决策者的角色,对于最终谁的计划能够落地他有绝对的信心。
只等通信卫星项目研发成功,今年猎鹰9火箭的回收测试完成后,starlink项目就将开始建设,现在这些演员般的同行们到时候只能跟在space X身后吃土。
最近这段时间每当他出现在公众场合,总会有媒体记者或自媒体从业者向他询问关于众多通信星座项目的看法。
自信笑容,偏头撇嘴,对这些友商们的轻视是个人都能轻易从他脸上表情和动作中解读出。
自鸣得意了几天,某一次他混迹在小蓝鸟上冲浪时,星辰空间发布的动态引起了他的注意力。
马斯克之前刚回怼了一个网友对starlink的质疑,看到星辰空间推文的内容刚才的鄙夷瞬间凝固。
同样的轨道高度,同样的卫星数量,不一样的是星座项目建设时间节点和建设时长。
星辰空间自信的表达让他倍感压力!
如果是其他公司的声明,马斯克肯定是笑一笑就过去了。
当前世界自大的人到处都是,看到这样的发言并不新奇。
可这是星辰空间,是大洋彼岸那个林!
他犹能记起之前星辰空间甲烷发动机测试前所有人的轻视和看衰。
结果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星辰空间成功了!
现在星辰空间竟然如此狂妄的宣布明年开始,两年时间内完成巨型星座项目的建设,这令马斯克本人相当疑惑。
自家的starlink项目公司内部的时间规划表,18年开始建设,起码需要5年时间才能够建成。
星辰空间这种宣言就如同恋爱中男人许诺给你摘星一样不可信。
理智告诉马斯克这一切都是一个笑话,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可是他的内心却仍止不住的冒出丝丝烦躁。
皱眉看着星辰空间推文下面其他用户的评论,无不都是讽刺嘲笑的语言。
‘哦,可怜的东秘人,这就是他们的明星航天科技公司,多么愚蠢的谎言。’
‘是的,东秘人肯定可以实现,是在星辰空间林他妈妈哄他入睡的梦境里。’
‘朋友们告诉我,告诉我东秘是不是回到了几十年前,不然怎么会发出这样的推文,听说他们的官方媒体对此声明相当支持。’
...
看到这些用户的嘲讽评论,马斯克内心的不安散去少许,他关掉小蓝鸟app,将手机放在一旁。
公司starlink项目还在筹建过程中,最近一段时间他正与NASA紧密沟通技术转让的可能性,如果协议达成,starlink项目的进度将加快很多。
半个月后,林涛看着手机屏幕上的专项审批许可证内心激动万分!
在四号长老的关照下,星辰空间文昌专属发射场的建设许可办理完成了!
星辰空间的发射场用地在现有文昌发射中心西南侧那片茂密的树林区域,在和长老秘书沟通的时候,林涛收到的明确信息是星辰空间随时可以开始建设那片区域。
大事得以完成处理,林涛内心的热血已经被激活。
右手攥紧手里的手机,林涛急促的呼吸引起坐在一旁傅献军的注意。
“老板,没事吧?是有什么问题吗?有问题的话,今天的储罐低温测试可以先停下。”
林涛深吸一口气,将手机锁屏扣放在桌面上。
“没事,测试照常进行,开始吧。”
看着老板双眼中几乎要射出来的炙热目光,傅献军虽然疑惑但还是开口对前面负责操作的员工说:
“开始吧。”
此时林涛他们一帮人正坐在厂区的测试指挥中心,大厅前面的屏幕上展示的是测试场的监控画面。
制造完成的1号储罐正安置在测试场的测试底座上,储罐上连接着低温液氧管道。
当前大屏幕上左侧同时展示着储罐内部压力感知传感器监测到的数据,所有数据显示为标准大气压力数据。
今天储罐测试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星辰空间整个项目组的信心和进度。
虽说科研的道路是曲折的,可是在全套完整技术的支持下,星辰空间的进度只会比外界估计的要快的多。
测试可能出问题的点只能是制造技术不过关或者有某些缺陷存在,而这正是整个团队要处理的全部任务。
林涛此时状态相当不错,他背靠座椅看着前方员工们有条不紊的按照测试流程步骤进行。
“开始加注液氧。”
听到前面声音清脆的女员工指挥测试,林涛注意到临时液氧运输车罐内部的压力开始下降。
耐心等待了大概一分钟,监控画面中的储罐外侧底部开始凝结白色冰霜。
当-183摄氏度的液氧注入到储罐中,因为不锈钢良好的热传导性储罐外壁的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分在储罐外壁凝结成为白霜。
随着液氧加注进度提升,储罐下方的冰爽开始爬升,等到白霜覆盖储罐下方三分之一的高度,林涛注意到大屏上监控到储罐内压力开始上升。
火箭储罐内部的压力需要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原因是储罐不仅要作为火箭推进剂的储存空间,储罐同样是火箭箭体的承力结构。
较高的压力可以保证储罐强度,这样才能在承受箭体竖向重力或推力的时候维持储罐形体不发生变化。
随着液氧储罐内压力上升到工作压力范围之上,前面的指挥员口中发出最新指令。
“储罐压力高于限制,打开泄压阀门泄压。”
旁边一个男员工的声音响起。
“泄压阀门打开。”
“泄压完毕。”
在男员工说话时,监控画面中储罐外壁上的一个出气孔喷出了一道白色气体。
泄气阀门排气时,储罐内监控压力重新回归到正常值。
林涛点了点头,泄压阀门的控制工作效果不错,对压力的修正值符合预期。
液氧继续加注,十来分钟后,白霜已经爬满储罐四周。
原来银灰色的储罐被白霜覆盖变为一个高约5米多的白色圆筒。
此时长安干燥寒冷的天气相较于白色储罐显的那样温和,在林涛陶醉于白色储罐稳定的结构强度时,新的指令被发出。
“液氧加注结束,进入压力维持测试阶段。”
加注口关闭,指挥中心所有人都没有放松,相反众人的精神更是紧绷起来。
大家都知道接下来才是测试的关键阶段,1号储罐能否经受得住低温高压测试接下来的5分钟就要见分晓。
“模拟火箭启动前预加压。”
指挥员的指令林涛听到后双目一缩,预加压之后储罐内的压力将达到最大工作压力。
预加压的目的正是为了让储罐内的压力维持在一定限度,这样可以保证动力系统在抽取储罐推进剂时顺利获得推进剂。
液体火箭发动机在工作时,鉴于预燃室和主燃烧室内部的高压,储罐内的压力自然也必须维持高压。
不然两个连接的系统就可能发生气体倒吸,发动机根本不可能进入工作状态。
“预加压结束。”
一个小时后,星辰空间指挥中心响起一阵热烈的欢呼声,年轻的声音在高呼!在呐喊!在庆祝测试成功!
林涛从座位上站起身,五十多分钟前,在监测到储罐压力维持系统工作正常,储罐结构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后,指挥员通报了首次测试成功的结论。
那个时候就所有员工就已经开始庆祝,林涛跟着庆祝一会,然后马上安抚了员工们躁动的情绪。
“大家冷静下,先将储罐泄压进行储罐结构验证,全部步骤结束再欢呼也来得及。”
结果没有让大家失望,1号储罐顶住了低温和高压的摧残。
储罐内的液氧排出结束,傅献军带着几个员工到现场检查了1号储罐的结构。
经过他们的严格检测,1号储罐无论是结构还是材料都没有发生形状或性质变化!
也就是说林涛的不锈钢储罐方案可行!
这才有了当下指挥中心所有人的欢呼,林涛看到那些激动兴奋的面孔,顿觉目标的实现就在可以预见的未来。
1月22日,星辰空间官方发布了一条新的动态。
「星辰空间昨日完成不锈钢低温储罐相关技术试验,接下来公司将进行共底储罐技术验证。
星辰空间将在航天科技研发的道路上持续前进,直至目标实现。」
不锈钢低温储罐?如此风骚的技术路线让网络上不少人大跌眼镜。
星辰空间只是公布过公司的可回收火箭技术目标,但是对于这个不锈钢箭体制造方案却从未透露。
现在不锈钢储罐测试成功,让网民们直呼反应不过来,难以消化。
星辰空间的动态下面,网民都在就火箭箭体制造方案进行讨论。
星辰空间的骚操作让航天爱好者发懵的同时,普通网民则才开始接受其他人的科普。
碳纤维、铝合金、钛合金、不锈钢,这些材料之间的差异和发展现状第一次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普通民众难以想象原来自家热水壶的材料竟然可以用来制造火箭,航天原来是这样一个接地气的领域吗?
网上关于不锈钢火箭的热度还没过去,星辰空间又发了一条令行内人震撼的新动态。
「星辰空间文昌商业发射中心建设许可经有关部门审核后获批!
发射中心的位置位于现在国家文昌火箭发射中心西南,星辰空间将与兄弟单位配合互助,将文昌建设成为全世界航天发射控制水平最高的发射场。
在此说明,星辰空间文昌商业发射中心未来将建立面向游客的旅游观光园区,让大家可以亲身体会航天的魅力。
最后,祝大家生活快乐,加油,东秘航天!」
国内对航天领域了解的人们看到这条动态的第一反应,瞬间的反应就认为是假的。
要知道东秘对于航天的领域的监管是相当严格的,虽然从去年开始有了个别的商业航天机构出现,但是私营的发射场在他们认为并不是一个可能出现的事物。
可是星辰空间的动态下面贴的那张文件图片却做不得假,更是没有人敢作假然后还发到网上。
懵逼的网民反应了十几秒之后才接受了这个事实,然后手机屏幕或键盘就被他们敲的飞起。
‘大动作!东秘航天大变革!’
‘星辰空间这是要起飞啊,想起之前有人说国内发射场运转效率不够,好消息这不就来了吗?’
‘星辰空间这是有多大的能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