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与不孝生死绕
作者:巴巴忌酒 | 分类:其他 | 字数:44.6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有初无末之孙皓
借助《三国演义》一书,许多读者惊诧于司马懿与其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的虎狼之性。其实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也非善人,但就是这个西晋的开国皇帝,曾数度惊惶于一个名叫孙皓的人。原因若何,且听分解。
孙皓,出生于242年,别名吴末帝、归命侯,字元宗,幼名彭祖,又字皓宗,吴郡富春县,即时下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吴大帝孙权之孙,吴文帝孙和之子,东吴末代皇帝。
孙皓的父亲孙和,原系太子。孙皓幼时聪明伶俐,甚得作为祖父的孙权喜欢,爱用“彭祖"一名唤之。可惜的是,孙和因卷入与其弟孙霸的权位之争,被孙权废黜,贬徙至时下浙江省安吉县,两年后,转封南阳王,迁至时下湖南省长沙县。在孙和落泊过程中,孙皓一直跟随。
公元253年,权臣孙峻设计杀死孙和妻舅诸葛恪后,又令孙和自缢。孙和正妃张妃殉情同往。孙和之妾、孙皓生母何姬说:"如果都死了,谁来抚养遗孤?"孙峻也就收敛残暴,默认何姬拉扯孙皓和他的三个异母之弟。
公元258年,吴少帝孙亮被权臣孙綝废黜,拥立孙休为帝,是为吴景帝。孙休即位后,加封侄子孙皓为乌程侯。孙皓在前往封地途中,遇一术士,术士称孙皓前程不可限量,孙皓甚为高兴。
公元264年,孙休驾崩。按理,应由其子承位,但奈何当时蜀汉刚灭,加上吴国领地交趾,即时下越南北宁市发生叛乱,如果让年仅10岁的孙休之子继位,恐难处理国内外大事,于是当时拥有话语权的左典军万彧便向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皓,然后由他俩出面,说服朱太后让时年23岁的孙皓继位。
孙皓即位后,采取诸多利民举措巩固自己的地位。一方面,他大加封赏那些拥立其成为皇帝的臣将,比如将丞相濮阳兴,加封侍中,兼领青州牧;将左将军张布升为骠骑将军,加封侍中,又把吴国宿将施绩、丁奉升为左、右大司马。另一方面,孙皓开仓济粮,救助穷人,同时释放大量宫中侍女,让她们谈婚论嫁,又将宫中用以观赏、娱乐的珍禽野兽,放归自然,以缩减经费支出。如此惠民廉政组合拳,赢得了吴国的民心,上下皆称孙皓为明主。
但随着治国有成,孙皓开始独断专行、好色纵欲。对于他认为日后有可能影响其执政地位的重要宗亲,皆予杀戮,比如杀害孙奉,诛杀孙奋及其五子,杀死异母弟孙谦、孙俊等。对大臣,亦施重刑,仅丞相一级官员,濮阳兴被流放处死,夷三族;万彧被谴自杀,全家遭流放;陆凯死后数年,全家被处流放;张悌因在东吴亡国之际战死外,总算没有危及其家人。另外,将侍中张布斩杀后,又将其女迎入宫中封为张美人,供己泄欲。除此之外,孙皓还特别崇尚迷信,他常凭借运历、望气、筮卜、谶语之类的卦算,来决定迁都、用兵、废立皇后等重大事件,尤为可笑的是,残暴如虎狼的他,竟然坚信自己必能统一天下。出于说明孙皓的荒谬,试举以下两例轶事佐证:
孙皓不喜欢与人对视,他规定凡是臣将,觐见他时,必须低头。丞相陆凯劝谏于他,说君臣之间这么做,以后为臣的不知该如何认识您了。孙皓听了,仅允许陆凯可以抬头看他;
孙皓宴请群臣,硬性规定每个宾客,必须饮下美酒七升,如果达不到这个数量,轻质罢官,重则赐死。大臣韦曜不胜酒力,一度欣赏其才干的孙皓,私下里允许他以茶代酒。韦曜虽然在"酒关"上玩些"代替"之事,但在事关国事上,则坚持一是一,二是二,不肯通融。当孙皓指令他在史志上美化其父南阳王孙和的功绩时,韦曜坚持实事求是。孙皓大怒,杀了韦曜。
有关孙皓的轶事,尚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再示例。因于孙皓胸怀"统一"大业,他屡次兴兵北伐晋朝。弄得司马炎不得不穷于应付。司马炎之所以惧怕孙皓,就在于孙皓太过残暴,如果被孙皓实现"统一大业",那么西晋官员们面临的,将是涂炭式的灾难。
吴国在北伐期间,虽然有过局部取胜西晋的战绩,但连年不断的穷兵赎武,终于将吴国的国力耗尽,没有军费支撑的战争,无疑有违"皇帝不差饿兵"的古训,深受战火之苦的吴国将领,动不动就倒戈西晋,而此起彼伏的民变,更是让吴国成为一具千疮百孔的“僵尸"。
公元280年,西晋灭掉吴国。亡国之君孙皓连同他的近万宫中粉黛佳丽,被悉数押至洛阳。司马炎接见了孙皓,并赐其为归命侯。此后,孙皓即居住洛阳城内。
公元284年,孙皓在洛阳去世,时年42岁。孙皓下葬于洛阳北邙山。
孙皓在治国理政上的暴戾,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暴君之一。但就是这么一个暴君,却不乏才气。孙皓不仅会吟诗,而且会书法。孙皓留世的诗作不多,但他挥毫泼墨的行书、隶书、小篆和飞白,则多有存世。当时孙皓在书法上与曹操齐名,有着"魏帝笔墨雄赡,吴主体裁绵密"一说。孙皓的书迹流传到唐代,书法家韦续将他的行隶,评为"下中"品。张怀瓘则在《书断》中,将孙皓的书法评为第三等。
对于孙皓一生,曾有文人墨客和帝王将相予以点评,内中数唐太宗李世民的评价最是到位:"王莽伪行仁义之道,有始无终;孙皓权施恩惠之风,有初无末。二子犹船之泛巨浪,毁在不遥,若驽马之奔千里,困其将至。"
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虽然他的上位方式多遭非议,但由于出自其手的虚心纳谏、文治天下、休养生息、扩疆展土等举措,造就了之后的百年盛世,故被后人齐所称颂。由此可见,李世民应该是真正吸取了"王莽的有始无终、孙皓的有初无末"教训,从而让他自己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有始有终"的千古一帝!